【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與人類經濟社會活動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爆炸式增長,大數據的概念應運而生。2015年9月5日,《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正式發布,在全社會引起廣泛影響。
大數據對于央企的改革發展亦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國資委相關領導指出,大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性資源和重要力量,既是物質形態的生產力,更是改革發展的思想原動力。用好大數據,有利于提高企業發展活力和運營管理效率,有利于激發商業模式創新,有利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那么,央企如何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大數據的意義,如何用好大數據?近日,記者就上述話題,對北京國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雙”)工業互聯網事業部副總經理董小冬進行了專訪。
大數據時代的挑戰
《國資報告》:當前,傳統產業正借助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等概念也應運而生。那么,大數據在其中的價值和作用是什么?
董小冬: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工業互聯網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而工業互聯網最核心的能力,則在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工業互聯網把遠端的很多生產型的設備數據采集起來,形成了海量數據。這些數據怎么運營呢?怎么對企業和產業產生價值呢?這就需要進行分析。分析則需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原因有兩方面,其一,基于傳統IT架構的分析能力和技術路線,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企業和產業的需求了。因此需要大數據技術。其二,只是分析和知道結果,是遠遠不夠的。企業和產業還有進一步的需求,即到底發生了什么問題,應該怎樣去做,未來的趨勢是什么,這就需要人工智能。
《國資報告》:大數據時代,央企等大型企業遇到了哪些挑戰?
董小冬:一方面,在傳統的IT架構下,企業搭建了很多信息系統,但每個信息系統都是獨立的,有自己的數據和數據分析,跨系統的數據不能對接到一起,而且,用于分析的數據來源也過于單一,因此不能給企業的管理者提供完整的視角。另一方面,在傳統的IT架構和技術下,數據分析的速度也比較慢,無法做到快速響應。
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上述問題正在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比如,客戶需要某款產品,在過去,從研發到產品,再到投放到銷售渠道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在今天,往往是幾個月的時間就要完成,否則就跟不上市場的變化。因此,企業必須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去感知市場,知道客戶在想什么,并在企業內部實現快速響應。
同時,企業對生產環節的掌控,也需要是實時的。比如,今天國際的外匯牌價,或是國際油價、黃金價格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可能是夜里發生的變化,但第二天早上一上班,企業就要做出決策,否則在決策實施的時候,就已經錯過了時機。企業如何實現快速決策?只依靠人遠遠不夠,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數據平臺的支持,企業是做不到的。
數據治理勢在必行
《國資報告》:央企如何應對上述挑戰?如何做到對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和面對市場變化時的快速決策?
董小冬:這里就要提到數據倉庫的概念。事實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比爾·恩門就出版了《建立數據倉庫》一書,其對數據倉庫的定義,直到今天還被大家廣泛接受。
數據倉庫的特性包括四個方面,首先是面向主題,即面向生產經營的應用場景。其次是集成性,即不是那種垂直的、獨立的系統,而是橫向的,可以將企業內部各個系統打通。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數據分析的視角更是從企業內部拓展到了企業外部。第三是穩定性,大數據時代,企業業務快速更迭,但數據分析的能力要保持穩定性。最后是時變性,就是能夠感知過去,和預測未來。
現在很多企業談到中臺的概念,數據倉庫在中臺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我們可以把數據倉庫視為企業的數據中樞。而國雙大力投入打造的“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企業級數據倉庫產品”又與傳統的數據倉庫有著本質的差別,不僅使用最新的技術和架構,在數據處理能力、平臺功能和性能上也比傳統的數據倉庫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通過這個數據倉庫的核心能力,企業把各個方面的數據不斷地采集和聚攏到數據倉庫中,支撐企業方方面面的分析。
《國資報告》:在具體的操作層面,央企應如何用好大數據?
董小冬:用好大數據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解決數據之間的相互授權的問題,企業應該通過數據治理的方式,對數據資產進行完整的梳理、規劃和定義。
首先,企業要有一個數據資產管理的核心組織,這個組織不是某一個部門,而是能夠代表企業整體,應該是一個委員會性質的機構。其次,數據資產的規劃和使用,需要一系列的流程。因為數據資產需要相對的穩定性和準確度,當某一個局部的業務系統發生改變時,需要讓所有用到該項數據的人都知道這一情況,并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需要在數據的標準化方面進行統一,需要對企業原有的不同應用系統進行改造。最后,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要對數據的質量,和數據標準化的應用情況進行監控。
現在無論是從企業內部,還是從產業角度來看,都越來越強調互通、整合、集成,這些目標實現的前提,就是數據的標準化和統一化。因此,數據治理是企業不得不做,而且必須馬上去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企業不做,競爭力就不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企業和上下游,及企業內部就難以實現跨部門、跨應用的整合,數據也就無法變成對企業有價值的能力。
《國資報告》:數據治理能夠給央企帶來哪些成效?
董小冬:首先是全面性。通過數據治理,和數據倉庫的搭建,無論是企業內部的研發、生產、營銷和后期的管理環節,還是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實現數據的打通和共享后,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全面的視角,基于數據的分析和預測也更加準確和有效。
其次是時效性。有了數據倉庫這樣高科技平臺的支撐,整合的數據源又非常廣泛,數據分析時效性可以得到保障。當企業想看到某類數據和分析結果時,也可以馬上看到。比如企業的經營指揮中心,上面的數字是實時在跳動的,這邊有一個新的采購訂單進來,那邊的數字馬上就變了;這邊有一個付款支出,財務數字也就變了。我們越來越需要實時的系統,因為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都是瞬息萬變的。
要強調的是,在上述方面,國雙有著長期的積累和經驗。從十幾年前成立,到上市,再到今天的發展,國雙始終聚焦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而且一直做的是To B的業務,致力于幫助企業和政府客戶以新穎有效的方式使用數據,提高生產力,也就是為企業和產業服務。我們的企業級數據倉庫的核心優勢有三個方面,第一,我們是真正基于企業的需求來打造的,適合于企業,不是實驗室中的組件,而是完整、全面的產品。第二,可以無縫對接到企業內部現有的信息架構中所有的業務運行系統。數據系統的數據來自于業務運行系統,但又不止于這些業務運行系統,我們可以突破企業的圍墻,到外部收集企業所需要的數據。第三,我們突破了傳統的數據倉庫架構,采用了適應大數據分析的先進的技術架構。
企業的人員是業務專家,我們則是數據技術專家,同時我們有咨詢能力,國雙有很多來自于IBM、埃森哲等國際大牌的咨詢顧問、行業專家出身的人才,他們對行業業務很了解,有戰略咨詢的視角、管理咨詢的工具和技巧,同時又有很多信息化實施的經驗。因此,國雙可以把企業業務和數據分析的工具、模型算法,及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對接在一起。對接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為企業、為產業提供更好的數據分析服務。(《國資報告》記者 原詩萌)
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凡注明來源的文/圖等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轉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前海中泰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他侵權問題,煩請聯系刪除。聯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 咨詢 · 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