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業研究背景
生物產業是21世紀創新最為活躍、影響最為深遠的新興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對于我國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現代生命科學快速發展,以及生物技術與信息、材料、能源等技術加速融合,高通量測序、基因組編輯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現代生物技術突破與產業化快速演進,生物經濟正加速成為繼信息經濟后新的經濟形態,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深遠影響。靶向藥物、細胞治療、基因檢測、智能型醫療器械、可穿戴即時監測設備、遠程醫療、健康大數據等新技術加速普及應用,智慧醫療、精準醫療正在改變著傳統的疾病預防、檢測、治療模式,為提高人民群眾健康質量提供了新的手段。生物技術作為當今國際科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生物產業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
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紛紛聚焦生物經濟,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其領先地位。美國政府在《國家生物經濟藍圖》中,明確將“支持研究以奠定 21 世紀生物經濟基礎”作為科技預算的優先重點。歐盟在《持續增長的創新:歐洲生物經濟》中,將生物經濟作為實施歐洲 2020 戰略,實現智慧發展和綠色發展的關鍵要素。德國在《國家生物經濟政策戰略》中提出,通過大力發展生物經濟,實現經濟社會轉型,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德國在經濟和科研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在美歐等政府的引導下,全球資本市場越來越青睞生物領域,風險投資、上市融資、并購重組金額屢創新高。
生物產業鏈架構分析
1、生物醫藥產業鏈
生物醫藥行業產業鏈主要包括藥材種植、原材料加工、藥品研發、藥品生產、商業流通、醫療保健服務等不同領域。
生物醫藥產業鏈結構
2、生物農業產業鏈
生物農業的產業鏈是以傳統道地農產品生產為核心,生物肥料、生物獸藥、生物農藥等為上游或資源供給,生物農業服務業為輔助,生物功能食品為下游產品的鏈條式產業。
生物農業產業鏈結構
發展生物農業,可促進我國農業產業體系的根本轉變、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和實現我國農業組織方式的根本轉變,從而改變農業產業結構、農業形態結構,促進人類健康水平和生物工業水平的提升,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
生物產業發展目標
2016年11月29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及12月2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生物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
(1)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顯著提升,重點企業達到1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生物技術產品。
(2)產業結構持續升級,產業邁向中高端發展。生物技術藥占比大幅提升,化學品生物制造的滲透率顯著提高,形成20家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大型生物技術企業,在全國形成若干生物經濟強省、一批生物產業雙創高地和特色醫藥產品出口示范區。
(3)應用空間不斷拓展,社會效益加快顯現。基因檢測能力(含孕前、產前、新生兒)覆蓋出生人口50%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進一步提升,提高中醫藥種植對精準扶貧的貢獻;提高生物基產品經濟性10%以上,利用生物工藝降低化工、紡織等行業排放30%以上;生物能源在發電供氣供熱燃油規模化替代,降低二氧化碳年排放量1億噸。
(4)產業規模保持中高速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加大。到2020 年,生物產業規模達到8-10 萬億元,生物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4%,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
“十三五”期間生物產業發展目標指標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 重點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超過10% |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生物技術產品 |
一批優勢生物技術和產品成功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
產業結構持續升級 | 生物技術藥占比大幅提升 |
化學品生物制造的滲透率顯著提高 |
新注冊創新型生物技術企業數量大幅提升 |
年銷售收入超過100 億元的大型生物技術企業超過20家 |
形成若干生物經濟強省、一批生物產業雙創高地和特色醫藥產品出口示范區 |
社會效益加快顯現 | 基因檢測能力覆蓋50%以上出生人口 |
社會化檢測服務受眾大幅增加 |
糧食和重要大宗農產品生產科技進步貢獻率進一步提升,確保農民持續增收 |
生物基產品經濟性提高10%以上、利用生物工藝降低化工、紡織等行業排放30%以上 |
生物能源在發電供氣供熱燃油規模化替代、降低二氧化碳年排放量1 億噸 |
產業規模保持中高速增長 | 產業規模達到8-10 萬億元 |
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超過4% |
創造的就業機會大幅增加 |
生物產業發展現狀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總體水平已經在發展中國家處于領先地位。目前,生物技術在我國已廣泛用于農業、醫藥、環保、輕化工等重要領域。
根據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和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生物醫藥類的上市公司共有238家,涉及生物制品、醫療服務、醫療器械等領域,資產規模達1.4萬億元,營業收入為9816億元,凈利潤845億元。隨著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和產業投資的日益活躍,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聚集效應更加明顯,并不斷對周邊產生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
在產業規模方面,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與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生物產業規模達到約4萬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和實現利潤總額增速遠高于同期工業和高技術產業平均增速。青蒿素、基因檢測、超級稻等產品和服務已處于世界第一梯隊,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具備了一定的世界知名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江蘇等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生物產業集群已擁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形成了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良好格局。
但目前,我國生物產業依然表現出嚴重的結構性失衡。我國生物醫藥行業R&D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遠低于國內所有行業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10%以上的研發強度相比反差太大,國內制藥行業每年的研發投入總和不及美國輝瑞一家公司。我國擁有4000多家種子企業,但95%以上的種子企業仍停留在傳統育種水平,轉基因的產業化進展十分緩慢,生物能源、生物環保領域產業化進展也十分緩慢。
前海中泰咨詢服務內容
生物產業研究分析報告生物產業細分領域市場研究生物產業園區發展規劃生物產業企業戰略規劃生物產業投資機會挖掘咨詢生物產業項目投資咨詢及競爭情報研究服務生物產業市場調研、商業計劃書生物產業項目可行性分析生物產業集群分析生物產業企業業務延伸及拓展咨詢生物產業多元化集團進入的投資策略分析